大家好,我比大家早毕业61年,毕业以后一直留在计算数学教研室,一直工作到1975年,因为跟王选一起做照排系统,到1978年把关系正式转出,所以成为院友了。但是我非常留恋数学系,那个时候是数学力学系,老师们的学识和品德我永远难忘。学过的知识尽管好多都忘了,但是在数学系培养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终身受用。我非常感激数学系。我们这些人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,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在努力的工作,为国家做出贡献。我回忆在做激光照排系统的时候,当时我们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。我今天想跟大家介绍一下王选的一些做研究工作的经验供大家借鉴。因为你们将来也是要做学问的,尽管你们毕业以后有的要工作,有的可能继续学习,但是总有一天你们是要做研究工作的。
王选总结自己的治学经验是四句话:选准方向,狂热探索,依靠团队,锲而不舍。
怎么选准方向呢,要看是否有发展前景,看未来的发展情况怎么样。当初王选为什么选了激光照排,就是用计算机照相排版来替代铅字印刷。当时计算机界热门的课题是操作系统、程序语言、数据库,很少有人会想到做跟印刷有关系的事情。但是王选觉得这个不光是印刷的问题,不光是淘汰铅字的问题,这是一个汉字信息化的过程,对将来信息利用是一个很大的革命。因为出版物数字化以后我们就可以建立信息库,那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。以前报社都是用一盘一盘的缩微胶卷,很难查找,所以他看中这个前景。
狂热探索:选定了方向之后,找到了难点就要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解决。大家都知道,西文26个字母,大小写一共52个,但中文常用的也要六七千字。现在我们的手机上面大概是两万七千字,而且已经发展到有六七万字。这样的话存储量大得不得了,当时国产计算机的存储量非常少,内存、外存加起来不到7M,大家都觉得好笑,现在一个U盘都好几个G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,这是一个当时凡是研究汉字怎么进入计算机的人都面临的难题。王选狂热探索,几天几夜睡不好觉,想出来一个信息压缩的办法,用“轮廓加参数”的数学描述方法,使汉字字形信息能够压缩500-1000倍,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另外,王选之所以能够做成功,是很好地依靠了团队。他写过一篇文章《善见他人之长,是团队精神的基础》,他在成绩面前很清醒的认识到,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,同时认识到合作者身上都有哪些优点,哪些长处值得他学习,所以才能够团结大家共同完成这个任务。因为我们是搞应用的,必须要有一个团队,而不能单打独斗。当然,像陈景润那样证明哥德巴赫猜想,是个人来完成,但是也请教他人。我知道他请教过我们系的闵嗣鹤教授,他很虚心,向闵教授请教。
之后就是锲而不舍,锲而不舍到什么程度呢?从原理性样机开始,王选自己设计了6代。把汉字压缩信息生成为汉字点阵,最初是每秒15个字,到后来是每秒710个字。而且能做到铅排做不到的汉字的变化功能,比如旋转字,倾斜字,空心字,半阴半阳字。除了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之外,他还领导团队实现了几个“告别”:让报社的记者编辑告别纸与笔,让报社告别报纸传真机,告别电子分色机:原来的印刷,分色机是从国外高价买来的,彩色图片和文字是不能一起输出的,我们用计算机实现了合一输出。最后一个是告别胶片,本来是输出到胶片上,现在可以直接输出到印刷板材上。这样就公认为完成了自毕昇发明了“活字印刷”以来我国的第二次印刷革命,“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”被工程院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, 是第二名,比第一名“两弹一星”少了一票。
王选的这样一些经验,使得他取得了成功,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,我想主要是具有诚实做人、踏实做事的品质。诚实做人就是他在荣誉面前能够有清醒的头脑,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,虽然他取得的荣誉非常多,但对待成绩是一说一、是二说二,对他人的长处能够及时看到,所以他能够团结一个团队。不像有些人,自己的工作,芝麻说成西瓜,贬低别人的工作,甚至把别人的工作归在自己的名下,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很大的成绩。
现在,我们国家的一些技术还不如人家,但是我想我们中国人很聪明,如果我们都能够踏踏实实的工作,踏踏实实的钻研,我不相信我们就不能超过人家。所以我现在非常希望,大家能够做到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,不论遇到什么情况,都能做到诚实做人,踏实做事。如果都能做到,我觉得我们的国家,我们的社会一定会风清气正。我们的国家,会发展得更加繁荣富强。谢谢大家!